找到相关内容10004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徐恒志答:“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怎样的?

    问:“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怎样的?  徐恒志答:“色不异空”,是说一切事物,因缘所生,其性本空。“空不异色”,是说其性虽空,而不碍因缘和合生起万法。“不异”就是不离,说明并非离色别有空,离空别有色。又进一步说明“色”与“空”不是二法,譬如水与波不二,同是湿性。又如镜与影的关系,所现的影,即是能现的镜,所以说“即是”。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093011318.html
  • 徐恒志答: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为法就不如梦幻泡影吗?

    问: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为法就不如梦幻泡影吗?  徐恒志答: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叫有为法,都是虚妄不实,如梦幻泡影。离因缘生灭,无所造作之法,叫无为法。既无所造作,岂还有梦幻泡影之相?《百法明门论》立六种无为法,前五种无为,是按照法性所显差别之相;后一种“真如无为”,是说明法性之体,即是涅磐。六种所立的都是假名。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533611369.html
  • 徐恒志答:什么叫“我执”、“法执”?为什么要破除“我执”、“法执”?

    问:什么叫“我执”、“法执”?为什么要破除“我执”、“法执”?  徐恒志答:所谓“我执”,是对虚幻不实、五蕴和合的身心,固执是能自在主宰的实我;由于本来无我中,妄生执著,处处以我为中心,便产生了种种烦恼。“法执”是固执一切诸法,以为实有,不知一切事物都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由于执著于“我”,便成烦恼障,招感六道流转的分段生死。由于执著于“法”,便成所知障,招...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561311377.html
  • 如本法师答: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与识有何差别?

      如本法师答:唯心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识所变现出来的。唯识就是世间诸法,皆唯心识所现,因一切法皆不离心识,故名唯识。   其实唯心与唯识仅是异名同义,在经论中时而唯心,时而唯识;转妄心为真心,转妄识为真智,这都是佛菩萨,历代祖师为化度众生权宜方便所施设,无非令六道众生转迷为悟,去凡入圣,由实施权所设立的无上妙法。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530912370.html
  • 生命中的5个球

    几年前在某个大学的毕业典礼中,可口可乐的总裁 BrianDyson 说了一段有关工作与生活中他事物间的关系的话:“想象生活是一个比赛,你必须同时丢接五个球,这五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  不要将别人视为重要的事订为自己要达成的目标,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不要将一切贴心的事物视为理所当然……要重视生活中所拥有的,因为一旦失去了它们,你的生活即将失去意义。  不要活在过去...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9245216896.html
  •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文亮参访广东光孝寺

      2008年11月20日上午9点许,国家民族事物委员会李文亮主任在广东省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许广福巡视员陪同下,到广东光孝寺参观访问,受到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光孝寺方丈明生法师的热情接待。在明生法师的带领下,李文亮主任一行到大雄宝殿上香礼佛,并参观了菩提树、六祖殿。   参观结束后,宾主双方在客堂进行了亲切座谈,明生法师向李文亮主任一行介绍了光孝寺的历史和发展近况...

    佚名

    |参访|光孝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1/10301832173.html
  • 开悟才能真正地爱人

    尽的责任,这就是开悟的逻辑。   既然我已成为出家人,我现在习惯了,所以我就保持这样,对我并没有任何伤害。但我们不必那么做,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智慧做很多事它可以容纳很多事物。我们可以同时爱上帝又爱家人...开悟以后我们就会变成这样,所以耶稣说:“爱你的敌人”,他不只是口头上说教而已,而是真正地体会如此。完全开悟以后,你对任何人都不会存一丝恨意,而且能更明白地看待事物,你会知道人们为什么对你这样,为什么对...

    佚名

    |开悟|对治|烦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1/12031132233.html
  • 缘起

    佛教教义。亦名缘生。“因缘生起”的略称。缘,意为关系或条件,所谓缘起即诸法由缘而起;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变化,都有相对的互存关系或条件。佛教常用“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现象产生的根源。最早的缘起说是“业感缘起”即十二因缘说,主要用以解释人生痛苦的原因,但后来各派对缘起的认识和解释各有不同。中观派和三论宗主张“性空缘起”,认为只有一切事物的本性体空,才能生起一切事物。...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71443743.html
  • 浅谈佛教中的人性

    性格有了变化。  人性本身有一种分别智,分别智就能是善于分别一切事物好坏。其实事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别,只是与自己的习气有关.凡顺我的变生欢喜就以为是好的,不顺我的变生嗔狠就以为是坏的。这样就是人们有了对喜欢的事物就要得到之心,其实也叫追求心。最初的追求心很简单的,就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初生的婴儿就知道吃)随着对事物的不断认识和对自然界的逐步了解,追求之对相也在变化,这种要得到之心是不容易满足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849197.html
  • 关於近人辨证法的讨论

    康德等暴露思辨的陷於予盾为不合理,意亦相通。然其转到另一方面的,则在其由「思想与实体一致」,进入於思想是客观的。把思想认为不是运行於内心的,而是所思想的事物内在理则,所以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具体的;而且、就是一切事物循内在矛盾发展而达到最高绝对的历程。这便成所思辨的客观物义理,而不复是能思辨的主观思辨方法了。  但海格尔承袭了柏拉图等的思辨法,用为达到最高绝对的阶梯,故一方面仍可说为形而上学的认识法,...

    太虚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93058459.html